新闻资讯

广发如是说 - 关于化债专题

【广发如是说】系列围绕最新市场热点,传递广发研究观点。本期关于:化债专题。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1月8日下午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用于化债的增量地方债规模为6万亿元,分2024-2026年三年实施,每年2万亿元。此外,发布会首次公布了政府口径下的隐性债务规模14.3万亿元,以及完整的化债计划。如何解读本轮化债政策及对市场的影响?广发总量及行业团队带来深度解读。

联合电话会议

时间丨2024-11-09 20:30

主讲人丨刘晨明、代川、郭镇、陈福、郭鹏、倪军、谢璐、耿鹏智、许可

宏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化债方案简评(2024-11-0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1月8日下午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用于化债的增量地方债规模为6万亿元,分2024-2026年三年实施,每年2万亿元。这一规模符合市场中性预期。

其中略超预期的一个点是本次化债用地方债形式均为地方专项债。相对于一般债,专项债不占用赤字。考虑到专项债务利息的偿还来源主要是项目经营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这意味着未来各省(市、区)的土地出让修复对付息保障较为重要。地产政策也要推动相关领域形成正循环。

其中略超预期的第二个点是本轮化债的三年从2024年算起,集中在2024-2026年。2024年剩下的发债窗口期已经不长,但回顾2020年12月和2023年10月开启的第三、四轮化债,均起始于当年四季度,可能是为了和基建类的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错峰发行,将化债时间段集中并靠前,能较早地完成化债计划,符合“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这一精神。

另一块增量财政资源是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补充第二本账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这一部分资源2024年起已经在使用,2024年安排的1.2万亿元化债用地方债中,便包含了约0.85万亿元的化债用新增专项债;未来将延续这一规模。

除“6+4”的化债框架安排外,发布会首次公布了政府口径下的隐性债务规模14.3万亿元,以及完整的化债计划:其中6万亿元通过一次性提高专项债务限额的方式化解,时间为2024-2026年;4万亿元通过使用新增专项债额度化解,时间为2024-2028年;2.3万亿元依靠地方自身努力偿还;剩下2万亿元为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改隐债,按原合同偿还。考虑到原定的隐债化解截止日期为2028年之前,这一安排相当于宽限了部分隐债的偿还期限。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地方每年需消化的隐债总额从2.86万亿元降为4600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有助于腾出财力发展经济。

框架、量级、思路,这是本轮财政政策扩张的三个关注点。发布会明确指出“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这是本次化债方案最为核心的环节之一。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可以避免在总量收缩的环境下化债,避免总需求的内生压力,这对于经济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经济下行超预期,刺激政策超预期,财政收支超预期,地产压力上升超预期,土地市场表现超预期,海外经济表现变化导致出口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相关报告:《广发宏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化债方案简评》2024-11-08;作者:吴棋滢 S0260519080003

宏观:政府债务框架与年内财政展望(2024-10-24)

对于年内的增量财政,会议明确了将从地方债务1.3万亿元左右的存量空间中,于今年使用4000亿元补充地方财力等;国债方面亦仍有0.83万亿元的存量空间理论上可供使用,按照目前国债发行进度,在今年内或将使用部分。

财政空间扩张的另一方向是中期助力化债,即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所说的“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2015年-2024年一共进行了四轮化债,对于即将到来的本轮化债,结合“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预计未来三年的化债规模大概率将超过2023-2024年年均1.7万亿元的水平。

按照“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的表述,年内人大常委会理论上存在对债务限额的调整窗口。若年内调整并部分发行,则年内财政增量空间将在上文提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但今年是否开始发行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一是未来三年协助化债的财政力度,若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则中期名义增长预期会显著改善;二是本轮财政扩张的方向,比如明年会不会有增量财政资源用于积极的人口政策、消费政策,以及会否有部分比例继续用于消化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缓解实体企业压力。

简单总结,本轮可用的财政空间理论上包括几部分:(1)今年进一步通过“综合性措施”(如使用中央结转资金、提高央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特定金融机构利润上缴等),弥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万亿元左右的差额。(2)在通过人大调整预算之前,灵活运用政府债存量空间,目前已确定使用4000亿元。(3)明年赤字率理论上仍有提升空间。若目标赤字率提升至3.2%-3.5%,分别增加普通国债规模0.15-0.55万亿元左右。(4)10月12日发布会明确将通过特别国债增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这是继1998年财政部通过2700亿特别国债向银行注资后的再次重启,这一部分规模有待未来继续明朗。(5)“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债务,如前所述,作为“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力度将大概率超过2023-2024年年均1.7万亿元的水平。(6)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两新”等建设项目及人口消费等需求领域。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经济下行超预期,刺激政策超预期,财政收支超预期,地产压力上升超预期,土地市场表现超预期,海外经济表现变化导致出口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相关报告:《广发宏观:政府债务框架与年内财政展望》2024-10-24;作者:吴棋滢 S0260519080003

宏观: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2024-10-12)

根据国新办网站,2024年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财政如何主动出击稳增长。本次发布会主要确定了几个方向的政策:(1)积极使用债务余额结存限额,发布会明确“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2)反复强调“中央财政在举债和提升赤字方面是有较大空间的”,我们理解这打开了关于明年赤字率和广义财政规模上的想象空间;(3)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4)运用专项债助力稳地产,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5)将及时优化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6)用好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等工具,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改善消费环境。

财政如何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尽可能让地方轻装上阵。本次发布会明确指出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强调“较大规模增加”、“一次性”、“力度最大”,对应本次政策空间较为明确。本次会议触及到这一层面,属于市场预期组合的偏上限。

支持化债的具体政策支持力度并未明示,需等待后续履行法定程序。从研究视角,我们可以参考一系列数字:一是近两年支持化债的额度规模,发布会说2023年超过2.2万亿元,2024年又安排1.2万亿元;二是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这一轮化债期间,共发行了约1.1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化债;三是全国范围内隐性债务化解如果是2027-2028年完成,化债窗口期剩下3-4年左右;四是2015年至2018年那轮化债期间,共发行了约12万亿元置换债,置换政府性或有债务。本轮政策应大概率不会“兜底”债务,但如果有一系列财政资源协助地方加快化债,则地方财政的收缩性特征就会显著减轻,这对于经济就会是一个增量力量。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经济下行超预期,刺激政策超预期,财政收支超预期,地产压力上升超预期,土地市场表现超预期,海外经济表现变化导致出口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相关报告:《广发宏观: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10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简评》2024-10-12;作者:郭磊 S0260516070002;吴棋滢 S0260519080003

策略:“超级周”路演机构十大焦点问题(2024-11-10)

如何看待人大常委会的政策?与市场预期相比如何? 

理性来说,考虑的人大常委会的频次和以往的审议内容,四季度的人大常委会大多应该只审议当年有急迫需求的提升债务限额的文件,就比如这一次的化债。

因此,对此次会议的正常政策预期,应当就放在用于化债的债务限额提升上。而更多针对需求侧刺激的财政,包括2025年各类债务限额的提升,大概率不会在今年四季度的人大常委会审议。考虑到过去一个阶段,市场可能有较多对此次会议过于乐观的短期预期,不排除这部分资金会有短期兑现的行为。

但是,展望来说,2025年一揽子财政刺激的力度和结构,目前仍然处于不能证伪的状态。因此,市场当前可能很难出现太大幅度的回调风险。

后一个阶段,从影响财政预期的关键节点来看:

(1)首先是每年12月中旬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狭义目标赤字的基调,从而引导市场对于转年广义财政的预期,最终指引跨年行情的演绎方式。

(2)其次是每年3月两会附近,也就是春季躁动之后,到了见真章的时候,广义财政的真正规模大体可以确定,按以往经验,不少于5%的广义财政占GDP提升比例,可能最终带来ROE的上行周期,届时再判断基本面牛市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海外通胀反复及美国经济韧性使得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节奏低于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等。

相关报告:《“超级周”路演机构十大焦点问题——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1月第2期)》2024-11-10;作者:刘晨明 S0260524020001;郑恺 S0260515090004;李如娟 S0260524030002

相关会议

时间丨2024-11-10 20:30

主讲人丨刘晨明

地产:化债提高政府财政能力,稳定房地产市场(2024-11-11)

化债规模符合预期。根据中国政府网及财政部,11月8日,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政府口径下的隐性债务规模共14.3万亿元(2023年末),明确了化债计划:第一,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6万亿为确定性增量,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第二,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这一部分是否为增量要看25年人大审批的额度上限与24年的变化,以上两部分政策,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主要集中在前三年(8.4万亿元),根据发布会,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五年累计可节约利息6000亿元左右;第三,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宽限了这部分债务的偿还期限。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化债提高政府财政能力。根据发布会,从“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隐性债务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12万亿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可以转化为其他方向的开支,其中就包括稳定房地产市场,不论是购房补贴、收储、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都需要地方财力的支持。本次中央直接增加专项债额度和使用范围,降低地方压力的同时,就是提高了地方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

房企如何受益?第一,通过土地收储、商品房收储,可以增加资源的流速,但收储价格通常按照重置价格(土地平整成本价格回收),而非历史成本价,若企业参与收储,往往不会产生利润,甚至会产生部分减值。第二,土地置换,换地更容易实现,但一般需要企业增加资金投入,目前具备投资能力、运营健康的企业才会进行换地操作,换地可改善其资产负债表,提高企业周转效率。第三,其他潜在受益机会。企业债不等于政府债,政府化债政策的核心是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其他开支能力,对于企业的帮助或干预存在一定限度,对于出险企业我们认为承担债务的可能性较低,我们认为地方国资体系内影响范围较大的企业、包括部分城投类企业,或存在受益机会。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经济下行超预期;房地产行业复苏存在不确定性,行业复苏周期拉长,房价持续下行,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相关报告:《房地产行业:化债提高政府财政能力,稳定房地产市场》2024-11-11;作者:郭镇 S0260514080003;邢莘 S0260520070009

地产:财政支持政策落地中,成交热度持续(2024-11-10)

10万亿元化债资源解放地方财力。11月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安排,再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化债额度4万亿元,分五年投放,共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地方化债的推进有助于解放地方财政,加大地方财政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专项债支持土地回购及收储存量房的配套政策也在加快研究制定,将多角度支持房地产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政策效果仍在延续,关注后续政策走向。后续市场热度的延续性仍然较大程度上需要政策的持续发力来稳定,本周人大常委会上也对地产相关税收政策优化及棚改资金有所表态,后续政策端的发力方向和力度是重点,关注后续政策进程及空间,监测基本面热度变化及企业经营弹性。

风险提示:基本面不及预期,包括行业政策面改善力度不及预期等;融资收紧;供给侧改革出清影响情绪,对于市场情绪产生扰动。

相关报告:《房地产及物管行业24年第45周周报:财政支持政策落地中,成交热度持续》2024-11-10;作者:郭镇 S0260514080003;邢莘 S0260520070009;谢淼 S0260522070007;李怡慧 S0260524040001

银行:两件宏观大事与一件统计小事(2024-11-09)

本周国内外两大重要宏观事件尘埃落定:特朗普胜选确定了美国未来的政策取向,国内人大常委会议对财政政策扩张趋势的确认。从投资角度看,我们需要关注特朗普交易的误判和国内财政扩张周期的确立。

本周全国人大常务会议审议了化债及财政扩张相关政策,我们认为投资者应脱离预期差的短期框架而去思考长期取向,人大常务会议只是确认财政政策扩张取向的开始,具体规模大小不应在扩张政策起点处判断。大规模化债不只指向化债本身,而指向解决地方政府债务流动性约束并将更多资源用于扩大消费支持民生,理解这一点就能将对牛市理解从“化债牛”简单静态认知中解放,理解需求侧改革深刻意义。

风险提示:(1)经济表现不及预期;(2)金融风险超预期;(3)政策落地不及预期;(4)利率波动超预期;(5)国际经济金融风险超预期等。

相关报告:《银行投资观察20241109:两件宏观大事与一件统计小事》2024-11-09;作者:倪军 S0260518020004

非银:政策与市场良性互动,关注政策及预期催化下板块行情(2024-11-10)

证券:人大常委会审议10万亿化债方案,确认财政扩张思路,明年利好政策有望持续落地及券商业绩持续改善提升行情持续性。

保险: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化债方案,地方债务危机的化解有助于名义经济回升,推动长端利率及权益市场继续回暖,全年利润有望维持较高增速,并且有利于降低持有的地方债风险敞口,叠加利差改善带来的价值增速走扩,保险股估值有望继续回升,建议积极关注保险板块。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变动等。

相关报告:《非银金融行业:政策与市场良性互动,关注政策及预期催化下板块行情》2024-11-10;作者:陈福 S0260517050001;严漪澜 S0260524070005

环保:化债策略专题(四):滚动化债、恢复发展,重视国企改革潜力(2024-11-10)

“6+4”亿化债政策出台,滚动置换、促进发展。11月8日人大常委会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影响债务的议案》,提出“6+4”万亿化债力度,但更重要的是:(1)化债工作思路转变,目标由“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最终或将推动地方政府恢复投融资能力;(2)“6+4”不是全部政策,会议提出“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例如继续发行超长期国债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加大以旧换新品种和规模、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强化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等。相较于本次化债额度,我们更应该重视中央层面对于滚动化债、持续政策加码,推动相关主体循环起来、恢复发展信心的决心。回顾2014至2017年化债历程,化债初期的政策只是开始,促发展为目标的政策组合拳值得期待。

化债下的环保板块:戴维斯双击。截止2024Q3环保各类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合同资产)超2355亿元,达到总资产规模的18.9%,相当于板块最新市值32%。我们过去集中发布的前三篇化债专题深度明确了化债对于环保的三重受益逻辑:(1)应收账款+坏账冲回,改善三张表质量;(2)地方恢复投融资能力,刺激环保新增需求释放;(3)订单+业绩+估值预期的三重修复。特别的,水务、固废、监测、环卫、再生资源等是现代城市的民生刚需,历史应收账款多、长期特许运营的模式已经成熟,预期将是化债率先受益的方向之一。

环保国央企:滚动化债的主力军,开启积极变革。国央企上市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环保投融资、并购整合、REITS证券化的重要平台,存量运营资产规模大,历史应收账款规模大,化债弹性较大。我们预期此次化债中,国央企上市平台依然会承担重要角色(类比2014-17年化债的PPP),特别是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有望通过并购重组、回购增持、股权激励、业务转型、资产证券化、REITS等手段实现积极变革。重点关注(1)国央企2018、19年入主,市值跌幅仍较大的公司;(2)破净、业绩下滑,改革诉求强的公司;(3)股东拥有优质资产,具备注入潜力的公司。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分红低预期,新建项目资产回报率下滑等。

相关报告:《环保化债策略专题(四):滚动化债、恢复发展,重视国企改革潜力》2024-11-10;作者:郭鹏 S0260514030003;陈龙 S0260523030004;荣凌琪 S0260523120006;陈舒心 S0260524030004

相关会议

环保:化债策略专题(三):固废应收账款梳理——重视估值弹性打开(2024-10-20)

近年最大力度化债政策将出台,专题(三)聚焦固废应收账款结构、账龄,搭建“回款测算模型”,回答市场对于固废回款及现金流的担忧,我们认为化债将推动固废资产估值弹性(当前24年PE约10x)打开。

中央强调解决企业应收账款,财政部将出台近年最大力度的化债政策,固废运营资产估值弹性打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叠加10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到,将“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本次“是近年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市场对固废运营资产的最大担忧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历史应收和未来付费能力,此轮政策恰好对应上述两大担忧,垃圾焚烧资产估值弹性有望提升。

固废应收款梳理:1年以内占比近七成,减值风险可控。ToG及公用事业模式决定了固废应收款项体量较大,23年典型固废公司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占当年营收为38%~60%,占23年末总资产的比重为6~14%;截至24H1固废板块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约为69%。从结构来看:(1)截至24H1典型固废公司电费补贴应收款为5~14亿元、占总应收的18%~44%,考虑到客户为国网、资信情况良好,累计坏账计提比例均在8%以内;(2)地方/第三方客户应收账款占比约为4~8成,地方财政虽承压,但考虑到固废的民生属性,整体影响仍可控。

应收账款回款测算模型:当年回款率有所下降,但应收尽收、三年内回款率约为93%~100%。为了更好的量化回款情况,我们基于公司历年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搭建“企业应收账款回款测算模型”,模型测算结果与实际现金流拟合相关系数平均约92%。垃圾处置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极低,但具备重要民生意义,故板块整体回款率依然健康。

城市公用资产:固废增长10%+股息3%有向上空间+PE 10倍,被市场低估的稳健绝对收益品种。多维对比红利资产,固废板块的盈利能力、现金流水平、债务结构不输传统红利资产,且估值水平更处低位。当前位置展望未来3-5年,固废的“投资现金流”大幅萎缩推动FCFF向好,“量”关乎民生需求、具备稳健增长的黏性,“价格”在当前的顺价背景下亦可向上展望。我们认为头部固废公司仍可维持10%复合增长+3%的平均股息率水平,加之当前10倍附近的PE,属于稳定预期的绝对收益资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分红低预期,新建项目资产回报率下滑等。

相关报告:《环保化债策略专题(三):固废应收账款梳理——重视估值弹性打开》2024-10-20;作者:郭鹏 S0260514030003;陈龙 S0260523030004;荣凌琪 S0260523120006;陈舒心 S0260524030004

相关会议

环保:化债策略专题(二):“化债”力度空前,板块迎来戴维斯双击(2024-10-13)

财政部:即将出台近年最大力度的化债政策。10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发言强调“化债”问题:(1)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50%;(2)明确未来在常规额度外,将“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更强调本次“是近年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披露,同日央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强调聚焦美丽中国建设,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大融资支持。“化债”力度空前的、新增投资加快的背景下,环保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化债”政策加码下的环保“三重受益”逻辑。截止2023年底环保各类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合同资产)超2000亿元,相当于板块最新市值32%,截止2023年底板块坏账准备185亿元,相当于当年归母净利润的69%,相对多公司连续数年提计大额坏账损失。此次政策有助于:(1)应收账款有望加速收回、改善三张表质量,例如坏账计提减少甚至冲回增厚当期利润、应收降低改善负债结构提升现金流等;(2)相关政策刺激地方环保相关新增投资需求释放,板块未来订单需求预期提升,长期成长性得到认可。(3)存量资产质量改善、未来成长性提升,板块迎来业绩预期+估值预期的戴维斯双击。

关注方向一:新主业蓬勃发展,化债改善拖累项的成长个股。建议关注通过本次“化债”改善存量PPP拖累项后,第二主业有望快速发展的公司。

关注方向二:应收、坏账准备占比高,边际修复弹性大的个股。板块2023年底应收账款/当前市值比值超50%的企业共计47家,其中部分公司应收账款/市值比值超100%,主要以园林绿化、生态修复、水处理、环卫等细分方向为主。

关注方向三:低估值运营资产,估值弹性打开。市场对于环保运营资产的最大担忧就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历史应收和未来付费能力,此轮政策恰好对应上述两大担忧,垃圾焚烧+水务运营资产估值弹性(当前近2024年PE10倍附近)打开。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分红率不及预期风险,回款不及时风险。

相关报告:《环保化债策略专题(二):“化债”力度空前,板块迎来戴维斯双击》2024-10-13;作者:郭鹏 S0260514030003;陈龙 S0260523030004;荣凌琪 S0260523120006;陈舒心 S0260524030004

相关会议

相关会议

时间丨2024-10-10 16:00

主讲人丨郭鹏、陈龙

环保:化债策略专题(一):“化债”东风将至,环保企业乘风起(2023-10-10)

地方化债持续演绎,助力环保资产价值重估。针对地方债务问题,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规划,9月底至今两周时间,内蒙古、天津、辽宁、云南、重庆、广西已累计启动3197亿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加速偿还当地拖欠的企业账款。环保作为PPP历史遗留问题的重灾区,将充分受益于化债推进:(1)应收账款有望加速收回、改善资产及现金流质量,截止2022年底环保各类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合同资产)超1500亿,相当于板块最新市值25%,其中相当大比例历史拖欠款项有望受益“化债”政策加速回流;(2)坏账计提有望冲回、增厚当期利润,截止2022年底板块坏账准备171亿元,相当于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9%;(3)长期来看,环保盈利、回款保障力度提高下,当前2023年PE不足10倍的水务、固废运营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关注方向一:应收、坏账准备占比高,边际弹性大的个股。环保板块2022年底应收账款/当前市值比值超30%的企业共计54家,主要以园林绿化、生态修复、水处理等细分方向为主,其中东方园林、棕榈股份、节能铁汉在内的7家企业应收账款/市值比值超100%,理论修复弹性突出。叠加财政压力较大地区为本次“化债”的支持方向,内蒙古、天津、云南等地环保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关注方向二:第二曲线清晰,化债改善拖累项。部分环保公司除去环保PPP业务之外,已经孵化出第二曲线。建议关注通过本次“化债”改善存量PPP拖累项后,第二主业有望快速发展的公司。

关注方向三:低估值运营资产,受益长期环保资产价值重估。目前环保板块的估值压制因素最主要的一环就来自于地方政府付费的不确定性,倘若通过“化债”手段解决地方政府付费拖欠问题,环保板块存量运营资产均有望迎来价值重估,重点关注2023年PE估值倍数仅10倍的固废、水务运营公司。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分红率不及预期风险,回款不及时风险。

相关报告:《环保化债策略专题(一):“化债”东风将至,环保企业乘风起》2023-10-10;作者:郭鹏 S0260514030003;陈龙 S0260523030004;陈舒心 S0260524030004

建筑:化债工作思路实质转变,建筑业如何受益(2024-11-13)

四轮化债稳步进行,助力地方政府缓解债务压力。第一轮:根据中国经济导报,2015-2018年发行地方政府债12.18万亿元置换存量地方政府债。第二轮:2019年,试点建制县风险化债,发行置换债券1579亿元。第三轮:2020-2022年,利用“特殊再融资债”为部分弱资质区域提供流动性;京沪粤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第四轮:2023年至今,一揽子化债方案出台,根据iFinD,截止目前已发行特殊再融资债17384亿元。

化债资金十万亿落地,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幅减轻。2024年11月8日,根据人大常委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提出①2024-2026每年安排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限额;②2024-2028年,每年安排新增专项债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及化债;③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债2万亿元按原合同偿还。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来看,显性债务风险可控,隐性债务偿付压力大。根据我们测算,城投债发行口径来看2024偿付本息压力大,尚需政策进一步支持。根据人大常委办公厅,一系列举措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隐债从14.3万亿元降至2.3万亿元,五年节约利息6000亿元左右。

受限业主支付能力,建筑业资产端承压。建筑业由于垫资等问题导致回款不及时而形成大量应收,截至24Q3,根据iFinD,以全部A股申万建筑装饰行业为口径,建筑业应收类资产8.04万亿元,占总资产51.9%;现金流相对紧张,2017-2023年合计流入9866亿元,覆盖归母净利润83.45%。PPP业务模式下回款不及时、运营收益不及预期等,计提压力提升。复盘过去四轮化债,第四轮化债中部分园林企业或直接受益,报表端体现改善。

十万亿化债资金落实后,资产及需求均有望改善。方向一:建筑工程企业或受益于自身高质量发展及化债持续推进迎来资产负债表修复。当前,建筑业更注重效率提升以及现金流改善,部分企业主动控制规模。化债进展若顺利,应收类资产增长速度或可低于清偿速度,相关公司或迎资产负债表持续修复。方向二:EPC及投资业务需求均有望改善。地方政府财政预期好转,资金到位情况或改善,预计实物工作量及新签订单或率先复苏;政府财政宽松+积极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退平台”积极推进,投资类项目需求或释放。

①国内化债金额落实后、25年逆周期政策加码。②海外:美大选结果落地,逆全球化叠加制造业出海预期提速,带动“一带一路”国际工程景气度进一步提升。③建议关注同业竞争相关标的。

风险提示:化债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项目资金到位不及预期。

相关报告:《建筑装饰行业:化债工作思路实质转变,建筑业如何受益》2024-11-13;作者:耿鹏智 S0260524010001;乔钢 S0260524100001;谢璐 S0260514080004

相关会议

建筑:十万亿化债资金落地,看好内需化债&逆周期托底、出海双主线(2024-11-09)

事件:11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议案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并且,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化债资金十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幅减轻。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预计2024-2028年每年化债相关专项债务发行2.8/2.8/2.8/0.8/0.8万亿,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预计地方可以依靠自身化解。

化债工作思路转变,防风险、促发展并重。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当前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实施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中央化债工作思路根本转变:①从应急处置向主动化解转变;②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③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④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从政策效应看,①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本次置换显著降低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②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

地方政府财政宽松,政府及建筑企业均可受益。地方政府可以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筑企业来看,①应收端或迎修复,各类应收计提压力减小;②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缓解,投资需求或复苏,政府发包情况改善。③地方城投退平台叠加PPP新指导意见以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出台,投资类项目需求亦或复苏。

风险提示:化债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项目资金到位不及预期。

相关报告:《建筑装饰行业:十万亿化债资金落地,看好内需化债&逆周期托底、出海双主线》2024-11-09;作者:耿鹏智 S0260524010001;谢璐 S0260514080004;乔钢 S0260524100001

相关会议

建筑:化债“及时雨”下,区域选择及当前建筑选股思路(2024-10-17)

地方化债进展顺利,五年清债目标清晰。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2023年财政部安排超2.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化债及企业清欠。2024年,安排1.2万亿元债务限额继续支持化债和清欠工作。2024年10月12日财政部会议提出拟安排一次性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隐性债,助力地方腾出资源用于经济发展。

在此基础上,过去受到债务或者财政问题掣肘的地区经济环境或迎边际改善:思路1:具备较好经济基础地区。受宏观景气周期以及地产行业影响,地方政府收入相对承压,共计16个省份地方综合财力下滑,主系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中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基于未来政策支持,我们预计:①受限于财政实际情况,有一定经济基础,且截至目前年内固定投资完成情况距离目标值相对较远的地区基本面或改善幅度较大;②中央在过去支持力度较大的区域或持续得到政策支持。思路2:当前支出压力大,或需要政策倾斜的区域。当前部分区域支出压力大,以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净支出衡量,四川/广东/山东/河南2023年缺口分别达8895/8402/8421/8252亿元。青海/黑龙江/甘肃/吉林/云南付息压力较大,地方债券付息额/广义财政收入分别为23.0%/17.2%/15.5%/15.0%/  14.8%。部分地区非标占比高,云南/山西/重庆2023年非标融资在城投有息负债中占比为23.0%/14.0%/12.8%,未来政策或向此类区域倾斜。思路3:政策放松,内生增长。当前对融资平台监管严格,部分区域城投公司退平台后地方融资能力可边际改善,退平台较积极的省市融资能力改善弹性较强,当地建筑企业有望受益。

化债工作对于建筑企业订单获取、报表结构改善和估值回升均有积极作用。我们建议关注:①重点省份、经济大省龙头建筑国企;②基建占比较大的中央建筑企业;③重点省份设计咨询企业;④专业工程龙头央企。

风险提示:化债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项目资金到位不及预期。

相关报告:《建筑装饰行业:化债“及时雨”下,区域选择及当前建筑选股思路》2024-10-17;作者:耿鹏智 S0260524010001;谢璐 S0260514080004;乔钢 S0260524100001

相关会议

机械: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化债组合拳力度空前(2024-11-10)

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化债举措,地方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根据新华社,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根据议案内容和蓝佛安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地方化债“三箭齐发”: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地方化债压力将大大减轻。

根据新华社,蓝佛安部长说:“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总的看,推出的是一揽子、综合性、靶向准的化债“组合拳”,作用直接、力度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变化导致机械产品需求波动;原材料价格上升压制企业盈利能力;汇率变化导致盈利波动;去产能进度不及预期等。

相关报告:《机械设备行业周报: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化债组合拳力度空前》2024-11-10;作者:代川 S0260517080007;孙柏阳 S0260520080002

相关会议

建材:化债+内需,板块持续催化(2024-11-10)

“6+4”万亿支持地方化债,腾出财政空间促发展,有望带来建材板块基建需求和应收款回款改善。据国务院官网,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实施,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并且,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协同发力后,一方面,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另一方面,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动能。

10万亿支持地方化债,腾出财政空间发展经济,一方面将拉动基建市政类项目需求(去年以来地方财政化债使得投入基建市政等领域的资金受限),加快在建项目推进、改善开工需求,修复利润表;基建市政需求占比较高的建材细分子行业包括水泥链(水泥、骨料、混凝土、减水剂)、防水、工程管道(混凝土和金属管道、大型的基建市政用塑料管道)。另一方面部分资金将用于清偿工程企业和供应商欠款,有利于应收款回款改善,修复资产负债表;利好历史上垫资较多和应收账款占比相对较高的产业链,包括混凝土、减水剂、防水和工程管道公司。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表示,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预计接下来财政政策仍有望加力,重要增量政策预计也会在接下来的重要节点(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狭义目标赤字的基调、明年两会决定赤字率)陆续出台,有望给板块带来持续催化。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继续下行风险,货币房地产等政策大幅波动风险,行业新投产能超预期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快风险等。

相关报告:《建筑材料行业:化债+内需,板块持续催化》2024-11-10;作者:谢璐 S0260514080004;张乾 S0260522080003

建材:财政发力稳增长,关注“化债”、“收储”、“3季报”(2024-10-15)

财政化债及时雨,利好基建市政类项目需求和回款改善,水泥/混凝土、防水、管道公司受益。根据国新办网站,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发言重点之一是地方化债,明确指出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强调“较大规模增加”、“一次性”、“力度最大”,对应本次政策空间较为明确。中央支持地方化债,一方面将拉动基建市政类项目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相关项目回款。

中央持续稳地产,财政部支持专项债收储,近期二手房成交已有改善,装修建材受益。根据政府官网,9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降首付比例,9月26日政治局会议表态“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0月12日财政部明确可用专项债收储、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此外,根据新华社,何立峰10月10日至12日调研太原多个保交房项目后指出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多项政策组合拳接力推进,一方面应会对房地产市场量价走势带来积极影响,有利于地产需求企稳,据Wind、克尔瑞、房产中介,10月以来二手房成交回暖,存量属性较强的建材率先受益;另一方面,收储主要针对已建待售住房(据国家统计局,截至8月商品房待售面积7.4亿平,其中住宅3.8亿平),直接拉动装修需求,装修建材更受益。

建材三季报整体承压,但板块底部有韧性、且预期已在持续改善,继续看好板块机会。3季度建材行业受需求持续较弱影响,基本面仍然承压,但板块底部韧性仍在,一是水泥企业在底部协同增强,使得盈利有底,并且减产涨价也可带来一定的向上弹性(例如,据数字水泥网,10月长三角水泥和熟料强势推涨100元/吨),二是虽然2024年消费建材景气逐季下行,但零售端龙头经营韧性较强,三是玻璃玻纤供给端产能自我调节。当前行业“弱现实”仍然存在,但“弱预期”已在持续改善,随着中央持续稳地产,板块基本面和估值有望持续修复,继续看好建材板块机会。

短期关注三条投资线索:“化债”、“收储”、“3季报”,中长期看好建材整体板块机会。一是“化债”受益股,关注水泥/防水/管道龙头,二是“收储”受益股,关注装修建材龙头,三是预计3季报业绩相对较好、短期基本面不弱的公司。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继续下行风险,货币房地产等政策大幅波动风险,行业新投产能超预期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快风险等。

相关报告:《建筑材料行业:财政发力稳增长,关注“化债”、“收储”、“3季报”》2024-10-15;作者:谢璐 S0260514080004;张乾 S0260522080003

金材:化债改善需求,金属价格受益(2024-11-10)

基本金属:靴子落地,预计工业金属价格震荡上涨。美国大选、美联储降息落地,国内财政化债政策出台,符合中性预期,美元波动,对工业金属价格形成短期压力,考虑中期政策对内需的持续托底,同时铜精矿、铝土矿等上游矿产端供给均紧张,成本支撑较强,预计未来工业金属价格底部震荡中逐步抬升。

贵金属:美国降息周期未变,金价短期有望高位震荡。据美联储议息会议,美联储11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5%-4.75%,为年内第2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同时,鲍威尔表示尚未就12月的政策行动做出决定,不希望提供过多的前瞻性指引。据CME(11月9日),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继续降息25BP的概率(64.6%)有所下降。美国大选结束,前期不确定性推升的短期避险需求有所释放,金价自高位回落,后续金价或仍更多呈现出与美元购买力的负相关性,短期或以震荡为主。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金属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相关矿山供应增速超预期;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军工等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铁矿石、焦煤焦炭产量不及预期;粗钢减产情况不及预期。

相关报告:《金属及金属新材料行业:化债改善需求,金属价格受益》2024-11-10;作者:宫帅 S0260518070003;王乐 S0260523050004;陈琪玮 S0260524040003

  • 不容易啊😭浓眉赛后接受采访 左眼依旧红肿
  • 头部白酒公司为何都在忙分红?
  • 来杨浦这里看展,领略大美西藏与拉孜映象
  • 如何在新电子税局中查询及申请税(费)种认定等问答
  • 天立国际控股盈喜后涨超14% 预计全年经调整溢利同比增长约56%
  • 里弗斯谈字母首节22分:他凭一己之力帮我们留在比赛中
  • 南京高端防盗门排行榜(南京高端防盗门排行榜前十)
  • 吉林: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
  • 广发如是说 - 关于化债专题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留言评论

    ◎欢迎您留言咨询,请在这里提交您想咨询的内容。

    验证码